当今在我国低龄老人照顾高领老人越来越普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也比较多,那么独生子女家庭,如何思考养老问题,我国养老困局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来详细分析下:
在中国,“养儿防老”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责任。如果子女做出送父母去养老院的决定,需要做出很大的决心,也得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需要父母子女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父母送去养老院。“中国式养老”正遭遇“4+2+1”的家庭赡养困局 而预想当如今的“独一代”步入老年以后,其“独三代”人又将面临赡养8个老人的巨大压力,如此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在未来确是种不可想象困境。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9月全国CPI同比上涨3.1%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6%,住房租金连涨45个月,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4%。面对持续上涨的物价和房价,“独一代”们都自顾不暇还谈什么赡养老人?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强度下,连“常回家看看”都成为一种奢望。
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在房价、儿女抚养费用不断上涨以及就业竞争等社会经济压力下,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弱化,“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正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家庭照料上,受时间、精力、金钱所限,照顾父母令相当一部分人群有心无力。现在很多“独一代”不仅无法“养老”,甚至要“啃老”,有些老人甚至无奈地调侃:“养儿防老”现在成了“养老防儿”了。
社会保障的薄弱尤其在农村让大部分退休老人无法养活自己,从而不得不继续谋求职业甚至成为家庭负担,于是中国老年人又谈何幸福感?“老有所养”成了部分老人亟待解决和担忧的问题,“老有所养”成了部分老人期盼的愿景。
日前,由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老年节研讨会在京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约有40.7%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
数据显示,老年人口中有30%的人还在劳动,在农村这一数据达到40%以上。从1990年至今的20多年里,城市老年人的在业率一直下降,现在保持在5%左右,但农村的在业老年人口却在增长,目前为40%左右。
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养老保障的制度全覆盖以后,2010年能够靠离退休金生活的占到24%,尽管与十年前相比增长4.5%,但仍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此外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仍然占到40.7%。其中,在城市靠离退休金生活的老人达到三分之二,但农村只有4.6%的老人能靠养老金生活,有41.2%的农村老人是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
家庭养老转向机构养老 社会资源紧缺面临“十年等一床”
老人对着养老院望而却步
“独一代”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将养老需求自然转移到了一些机构服务上,寄希望于养老院的群居模式。然而社会的巨大需求,社会服务机构资源存在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公办养老院由于有国家补贴,设施条件好,费用低,大家都想去,但是很难进,甚至出现了“十年等一床”的情况,而私立养老院条件比较好,但价钱太高,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承担得起。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中国近2亿老年人口相比,截至2012年底,中国4.4万个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为416.5万张,供需矛盾可见一斑。
现实情况是,公办养老院住得满,而民办养老院空床率比较高。对民办养老院,目前政府虽然也会给一点补贴,但数额很有限。所以,民办养老院只能走市场的路子,成本比较高,收费也比较高,所以就住不满,空床率比较高。
应对社会资源紧缺 政府有何作为?
目前,江苏省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4%,今后也只能保持在老年人口总数的3%左右。为了解决97%左右居家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从2009年起,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重点工作,省财政每年拨付4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20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
“以房养老”实为用老百姓住房产权来弥补养老金缺口
从“政府来养老”到“自己养老”
除了老年人口多、养老资源少,“钱紧”也是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瓶颈之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于是当前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挑战。
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中国式养老真正实现了从上世纪“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如今“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的“完美蜕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委对“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想法由来已久。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全世界面对的共同课题,欧美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趋势,目前,美国的退休年龄已提高到65至67岁,德国的退休年龄是女性65岁,男性67岁。
除了可能出现的缺口问题,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也值得忧虑。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由于投资渠道偏窄,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形下,基金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
***后值得注意的是,围绕着养老金问题,养老金双轨制下不同人群养老金待遇差别悬殊,由此导致的不公平问题日益引起民众不满。而那些同样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不计报酬和代价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老了退休后,国家却给不了他们体面足额的退休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社保政府主管的民政部门,反而号召推广所谓的以房养老,本质上就是想用老百姓的住房产权来弥补政府养老支出的不足。